妇人脸色如常,“小姑娘怕是找不到这个人了…”
楼青澜没有从她脸上看出什么其他的情绪,难道是她找错了地方吗?难道这并不是木匠的家?
“这可是木匠家?”楼青澜带着疑惑问妇人。
妇人越过楼青澜,将手机的篮子浸进水桶里,“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人了。”妇人转身推开房门。
楼青澜从外看进去,里面陈设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只有一个方桌和几张板凳,“姑娘进来喝杯水吧!”
楼青澜走进去,只听妇人说道,“姑娘找的那个人是小妇人的亡夫,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死了。”
“怎么会?”楼青澜当然知道木匠已经死了,却还是装作很惊讶的模样。
“这阎王要他三更死,岂会留人到五更,在给一户人家做工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就走了。”
楼青澜接过妇人给她倒的白开水,小酌了一口,“抱歉...”
“没事。”妇人给楼青澜推了推凳子。
“那可有给抚慰金?我看大姐家里的样子,日子过的十分清苦啊!”楼青澜出声询问,这间房屋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妇人叹息一声,“哪有什么抚慰金,我家那口子死的时候,那些人只给了几十个铜板,家里孩子又正是上学堂的时候,哪还有什么多余的银钱来生活啊!”
听出妇人话里的苦涩,楼青澜没有表露出其他的神色,“这...”几十个铜板,跟打发叫花子有什么区别。
可妇人又有什么办法呢,自从木匠走了以后,就留下他们孤儿寡母两个人,别说什么饱餐三顿,就连日常的柴米油盐,妇人都已经负担不起了,加上小妇人又不识字,家里的独子好学,断不能坏了孩子的兴趣,只能苦往肚子里咽。
家里的米缸都快见底了,妇人还正愁这顿吃完吃什么呢。
以往,木匠有手艺,出去做工能稳定家里的日常花销,还勉强能供得起孩子学习,现在,木匠死了,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这吃穿用度都要花钱,妇人已经是很节省的在过日子了,也维持不了多久。
楼青澜心中一团愤怒,就算那个张掌柜的再贪,也不至于只分给这母子几十个铜板,连买一缸米都不止这些银钱。
将杯子往桌上一放,从怀里掏出几两碎银,“我这出门没带多少钱,只有这些能帮助大姐一二,莫要推辞,孩子还需要营养,光吃野菜,营养跟不上的。”
楼青澜不是在怜悯这一家人,只是知道她家情况,能帮到一点,自然是不会小气了去。
妇人没有伸手,“小妇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却是知道无功不受禄,小姑娘的好意,小妇人心领了。”
“大姐别这么说,谁没有困难的时候,如果大姐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就当是我与大姐做个生意,将门口那篮野菜买下的银子。”楼青澜将银子放到妇人的桌前。
“那哪成,不行不行。”妇人一听,急忙吧银子往楼青澜的方向推,却被楼青澜的手盖住。
“大姐就别客气了,我还没吃过野菜是什么味道,今晚可能在这里吃个晚饭?”楼青澜说得认真,眼里全是坚定。
一会,妇人才说,“那好吧!不过这银子姑娘还是收回去吧,一顿野菜而已,若是姑娘想尝尝味道,晚上在这留食便是。”
半晌,楼青澜收起了银子。
天色有些暗,日头也快落下,妇人点起了桌上的油灯,转身出去,“这天也快黑了,小妇人去煮饭去了,姑娘在这坐会儿。”
在妇人走出房门的时候,楼青澜也站了起来,既然要帮助她们,当然不会被三言两语就断了心思,将银子放在了房间里床头的枕头底下。
楼青澜看了看屋子里,基本什么东西都没有,想来,为了孩子的学费,妇人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吧?
在楼青澜等待晚饭的时间,一声稚语吸引了她的注意,小孩说,“娘!我回来了!今天夫子夸我了,说我作业完成的不错。”
“是嘛!我就知道我儿是最厉害的!”妇人在外边含笑夸赞的声音。
“咦?娘!这猫儿是谁家的,真好看!”满心欢喜的孩子一下子就被趴在门口打盹的大花给吸引住了目光。
一个一米高的小男孩跑到门前,蹲下身子,去抚摸大花的头。
难得的大花没有抗拒,温顺的任小儿摸着,想必是因为那句好看吧?
楼青澜轻笑,这个臭美别扭的大花,有人夸他长的好看,还不得得意坏了。
楼青澜移步到门口,看见大花尾巴贴着地一摆一摆的,就知他现在的心情何等的美妙。
孩子小小的黑发梳起,包裹在头顶,裹成一个小布包的模样,楼青澜走到门口,他抬起头来,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看着她,“姐姐好,这是姐姐的猫儿吗?真好看!”
这小小的一声姐姐,就再次俘虏了楼青澜的一颗心,楼青澜弯起柔柔的眉眼,“你好,它叫大花...是我的猫儿。”
小儿身上挎着一个泛白的布袋,麦黄色的肤色,和他笑起来露出唇外的小虎牙,别提多可爱了。
“你叫大花啊!我觉得你应该叫大白才是,一身白毛好看极了。”小孩低头,小手摸在大花背上的皮毛上。
君璃墨暗道,就是,大白都比大花好听,也不知道那女人是什么审美观,硬是要叫他大花,难道眼神还没小孩子好吗?
楼青澜也不争辩,蹲下身,亲切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顾春,娘说我是在春天生的,所以叫我顾春!”顾春大大方方的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又斜着脑袋问楼青澜,“姐姐叫什么名字?”
“我呀!我叫楼青澜,很高兴认识你!”楼青澜伸出雪白的小手,悬在空中。
顾春很奇怪的看着她,楼青澜才想起来,在这里,握手并不是表示友好的一个礼仪,珊珊然的收回了手,弯了弯眉眼。
“开饭了!”这时妇人的饭菜也已经做好了,她端着托盘走进了隔壁的屋子,打断了两个孩子初次见面的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