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吧 > 历史军事 > 杨家抗日风云录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争执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争执(1 / 1)

宋哲元说杨总,我在冀察政务委员会中拉进了七个钦日的委员,已经有很多人在报纸上骂我是汉奸了。说到底日本人想让我们多用些对他们友好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冀察政务委员会的17个委员,日本人觉得反日的人将近三分之二,这就是跟他们不合作的表现。我们在这方面稍微退让一下,也没什么。

杨才声说明轩兄,现在很明显你不答应日本人的华北自治,他们是绝不能善罢甘休的。仅仅提拔几个对日友好的人进冀察政务委员会,我恐怕日本人是不会满意的。

宋哲元说华北自治我反复考虑,绝不能行。那样就真让日本人搞成第二个满洲国了。现在的关键还是部队能不能在平津站住脚,只要我29军牢牢守住这里,我就不会让华北成为第二个东北。实际上我们总是喊些硬话对我们中国毫无益处,我们就是话说的软一些,只要能得到这个实利,才是我们的国家利益。

杨才声说委座之所以现在讲对日不能再妥协,实际上是因为妥协没有用。你就是真的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只要你不答应把部队撤出,日本人还是不干。咱们前几年答应日军一部进入丰台已经是极大的失策了,现在很明显日军想得到整个平津,我们又往哪里退?

宋哲元说我们29军一定不能再退,这一点你可以让委座放心。

杨才声说现在很显然日军想打了,你们29军一定要做些准备,可不敢架子散开任敌长驱直入。

宋哲元有点不高兴了,我们现在是29军历史上最兵强马壮的时候,小日本就凭他那几千人,就想诈我们。他是休想!

杨才声说明轩兄你真的不敢大意,这几天日军总是借着演习挑事儿,挑衅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宋哲元沉默片刻,说杨总啊,我们29军的抗日态度难道委座还不清楚吗?“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是唱谁的?长城抗战的时候,我们才两万多人,现在我们差一千多就八万人的主力部队。我宋哲元抗日毫不迟疑,但这样打下去的结局,我真的不看好。

宋哲元越说越激动,长城抗战的时候,我们三十万人打人家五万人,最后还是惨败。我们29军头两天就伤亡2000多人,等于一天就没了一个团。到最后我们的伤亡是人家鬼子的两倍,我们的炮火太差了,没法打。

杨才声明白宋哲元现在的心态,跟几年前长城抗战時完全不同。就好像那时候是光脚的,现在却是穿上鞋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拼命的勇气。

可是日军不管你穿没穿鞋,他是坚决要打,你现在不做准备到时候被动挨打怎么办?杨才声如果是暴脾气,现在就该拉着宋哲元喊你醒醒吧,你想拖也得人家日本人配合才行!

杨才声说明轩兄,我觉得现在29军就这样散成几大摊是不行的,现在起码要把赵登禹和刘汝明的部队收拢到平津来。

宋哲元说杨总你疯了,现在日本人还逼我们把37师撤出北平呢。我们把部队向平津一带集中,不是正好刺激日本人,他们本来不想打也得打了。

杨才声说没有什么想不想打,日本人摆明了是要打,这一次肯定不是诈你们,你们29军一定不能在这上面还有幻想。

本来杨才声很少会这么不留情面的说话,但现在宋哲元的态度,已经不是客气就能解决的事情,杨才声也有点撕破脸面了。

江结時派杨才声来北平,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任务:一是让宋哲元打消对中央的疑虑,这样就能让中央军北进河北;二是让宋哲元打消对日军的幻想,做好战斗准备。

杨才声在平津摸底以后,感觉其实两件事是一回事,关键还是如何判断日军意图。如果宋哲元相信日军要大举进攻,自然只能放下对中央的戒备。如果相信稍作让步日军就会满足,自然就不会对中央稍假辞色。

其实宋哲元和张自忠产生这种让一让的思想,也很正常。因为从九一八以来,这六年日本跟中国,基本上就是这种态势:日本挑事儿、中国退让、达成平衡;然后短暂和平之后,日本再挑事儿、…。总之就是这种循环。

仅仅是宋哲元自己,就经历了日本人的将近十次挑衅:察东事变、河北事件、张北事件、丰台事变。别看说起来是四次,实际上每个事变往往都是发生好几次。每一次都是中国让一步,然后日本就停止进攻。

当然,宋张等人产生这种想法,关键还是战斗的失败。我是打了,可我打不过,不退让怎么办?可以这么说,宋张等人的心态,就好像半年后南京失守之后大部分国军的心态。也就是说,在七七事变之前全国的部队绝大部分是力主坚决抗战的。但29军这个曾经的抗日英雄部队,却因为长城抗战的失败,比起全国其他部队,提前陷入一种失败主义的情绪。当然这种情绪,基本上只是29军的部分高层,并不代表全军官兵。

现在集结全军,很明显宋哲元绝不能答应。杨才声只好退一步,起码37、38两个师要做好战斗准备。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宋哲元同意让两个师进入一级战备。实际上37师已经这么做了,现在也就是要求38师也照做。

对于中央在黄河两岸存储的大量枪弹粮秣,宋哲元并不怎么感兴趣。这一点杨才声也理解,对于宋哲元来说,中央的东西不是那么好用的,用了就要答应中央军进入河北。

对于中国军队中这种离心倾向,杨才声真的是感慨万端。杨才声在美国呆了这么多年,他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两个民族在性格上的巨大差异。

在美军中,几乎没有哪个军官会关心政治。不管是谁当总统,只要你当上了,我就为你效忠。美国军官动不动嘴里就大骂某个上司、大骂某一项政策,但真的要是国家面临战争,这些情绪马上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马上就是对国家怎么效力的思想。

可我们中国人就不一样。每一个军官几乎都是一个政治家,每个人好像都有一套救国救民的主张。可是一旦国家面临战争,首先想的不是怎样为国效力而是自己会怎么样怎么样。

我们有一项很不好的传统: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初听起来似乎充满着反抗精神,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绝不是茅则冬说的那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是实实在在不能忍受的时候,才会反抗,可能也就比印度人稍高一点。

实际上我们整体的民族性是彻彻底底的个人主义。西方人总是说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很集体主义,这根本就是一种误读。我们只是表面上特别像集体主义,而本质上我们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我们之所以被人看作集体主义,只不过是我们从来不愿意显得与众不同而已。我们从不愿说跟大家不同的话,哪怕这些话是真话;我们从来都说跟大家一样的话,哪怕这些话是谎言。

而且我们这种个人主义,和西方人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那种个人主义不是一回事。我们从来都不关心自己有哪些天赋的人权,我们只关注自己能得到多大的利益。为了得到利益我们不惜忍气吞声,把个人权利跟个人自由都埋藏在心里。更恶劣的,为了个人利益可以背叛整个国家民族,去为外国服务,也就是很自觉的做汉奸。

这是集体主义吗?这恰恰是最彻底的个人主义。因为老祖宗早就教育我们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而那些抢着做出头的椽子的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自己。这种人我们有一个特有的称呼:野心家。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野心家呢?如果跟日本人相比,他们讲人要“各安其位”,所以野心家就比我们少。而中国人不一样啊,稍微一有条件就想着王侯将相是我的。就拿宋哲元来说,他的父亲一辈子在外面当教师,还是那种混的比较差的教师,家里穷得一塌糊涂。

他自己很年轻的时候也是当教师,跟父亲一样混的比较惨。从军使他走上了一条一方诸侯的道路,这个时候中国人特有的那种野心自然而然就抬头了。当他拥有察哈尔的时候,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里面,母亲问他还记不记得少年时候住的破草屋,他又怎么能忘呢?把他打回原形、让他重新住回那间茅草屋,他当然不能干。

所以中国的事情,要比美国复杂一万倍。因为中国人比美国人,复杂一万倍。所以我们时常哀叹,为什么中国的汉奸那么多?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人都是真正的个人主义者。个个都是先考虑自己,有几个人会把国家、民族摆在自己前面?

最新小说: 我的女友是诡异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霓裳铁衣 三国美色 催昭嫁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公主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