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炫踌躇满志准备一统九州之时,在北方的京都也在进行着一场关乎大明未来走向的思想大辩论。
皇帝陛下已经一年多没有上朝了,宫里对外界封锁的很严密。哪怕首辅大臣们联袂进攻求见皇帝陛下,出来时也被严令不得泄露宫中的见闻。为此,首辅们对于其他大臣的试探只能采取三缄其口的态度。
时间一长这朝堂上一些不甘寂寞的人开始私下活动试图搅乱朝局,从中渔利。不过好在大明的统治早已根深蒂固,而且前几任皇帝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私人活动,设置的首辅制在这个时候发挥了极大作用。即使皇帝一年多不来上朝,只要各部首辅在,朝廷就乱不起来。
不过,几位首辅大臣貌合神离,刻意打压自己的对手多少也让朝堂上火药味十足,更让大明边远地区渐渐失去了控制。
远离京都的四方边军军头们可不这么想,你不管!我就自己管,不给军饷我就自己弄。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只要拳头大,就有理可讲。
一时间各大军头都在秘密积攒力量。整个大明的边防仿佛是突然一夜之间变的安静了不少,原来是不是出现的外寇入侵,仿佛不存在了。一个个边关,突然之间战斗力数倍的增加,让那些试图南下就食的部落们碰的头破血流。
这一切在明眼人眼里都感觉到了不正常,或则说边军越来越强大的事,在朝廷大佬眼里不过是几个丘八想在自己面前求个封赏而已。只有京都里的这些老爷们还在做着指点江山的美梦。却不知,大明的各地都在涌动着风雨前的骚动。
主政东北的贾摄此时也在提升自己的军事力量。别人在秘密招兵买马,他反其道而行之,他在关内招募去东北垦荒的移民。大量移民涌入关外,意味着关内乱民的减少,一方主政的大人们就可以少操心,自己的政绩就会好很多。这样的好事,当然是人人都感激贾摄,所以招募移民垦荒屯田这样的举动让贾摄操作起来少了很多阻力。
移民多,事就多。有心的官府就的组织人手管理,分配土地。这些无产者一个不高兴,打打杀杀的都是小事。真的弄毛了,就敢扯旗造反。乖乖隆咚的!这官逼民反可是不好受的。好在贾摄管理到位,进来一批人全部打撒,分配到各地垦荒。至于那些要以族群为单位,准备抱团的人,一个不留全部发送到军队附近驻屯,有杀气腾腾的军队看着,还没有几个敢支棱毛的。
东北此时很多地方还不适合人类居住,真正能够居住的反而是三江平原一带。此时从关中涌入的移民大潮早已在这里建立起了数以万记的大大小小的村镇。为了更好的管理,贾摄安排人手在三江平原上大规模修建公路、桥梁。这在大明的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有钱有粮不自己扩充实力,反而为百姓铺路修桥,这让贾摄的人气蹭蹭上涨。也让朝中贾摄的敌对势力无言以对。
这些人琢磨着贾摄肯定在鼓动什么阴谋诡计,只不过现在看不大明白罢了。但可以肯定贾摄此人一定是个董卓式的人物。总之我就看你不顺眼,什么为国为民为国分忧跟我有一毛钱关系。
不过下面得到好处的百姓眼睛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记得谁的好。来到辽东的移民没有一个不说这位贾大帅好的。分田地,分农具,甚至连最初的住房还是人家贾大帅派人给建成的。每个村镇都有大帅亭,村里有大事需要全村人决定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里。在大帅见证下处理事情。这位贾大帅可以说在东北百姓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他的影子。
贾大帅卖力收买民心的时候,半岛上的燕小六也在开始拾掇自己的试验田。每户建州士兵都会按照官阶分到多多少少的当地农民为他们生产粮食放牧。这些从前在东北过着刀口舔血生活的苦哈哈们,突然之间变成了地主老财。让那些心怀不满的反对者们也说不出人家燕小六的不是。都让你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你还要求啥,你说你还要求啥?
半岛南部海港众多,良田无数。特别是汉江附近稻田不计其数,真正的鱼米之乡。建州部这群东北来客来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温暖的气候,加上安逸的生活很快就让这些人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至于那些要求返回东北继续大汗造反事业的家伙,分分钟就会被那些分了奴隶和田地的人鄙视的无地自容。无他,跟大汗也是为了吃的更好。现在过上了以前都想象不到的生活,不记着人家燕大当家的好,你还是人了吗?
燕小六一入半岛,手上的人手突然多了起来。处于政权的稳定,还有人心的掌握,自从认识到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这一天才论断,燕小六结合后世农业生产的了解,燕小六采取了更为精致的农业操作。大规模集中建设水利和农田工程,让那群当地人在明国请来的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开始了大规模农田建设。吃饱饭,有田产才能然底下人心安。自己才能心安理得的坐稳这大汗的位子,说不定哪一天做个国主当当也不错。身边的丫鬟可是不只一次要求他考虑称王的问题。
在大明动乱之前,燕小六不打算称王。没看那个最大的军头贾摄还在一直表示自己是个忠良呢吗?至于在九州的那个家伙,燕小六一直就没明白他是个什么人。好好的明国不发展跑去日本提倡什么九州一统,和平东亚,他要干什么?大明的大东亚共荣?
估计也是个不省油的灯,没准要干什么大事,怕没后路,在日本准备后路呢。这样的人估计对自己的半岛没有什么想法。后来在给北面的贾大帅通过气,还有那个统日派交往后,燕小六可以心安理得在这里培养爱好和平的建州部了。
东北和半岛的变化对于胡炫来说,只能说是饭后的一点消遣。一个是势力强大的不敢想象的地方军阀;一个是培养爱好和平的建州部的有为青年。这两个人无论从什么方面思考都不应该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况且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能是海上,而不是不明智的在大陆上四处树敌这样愚蠢的做为。
南海的钉子已经埋下,至于日本九州就等着一场痛快淋漓的大战之后,就可以向世人宣告,自己已经是东亚不可忽视的存在了。
一统日本这一梦想在和另两个穿越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礼貌性的问候。多次密谈后双方划定了势力范围,并且在利益划分上没有太过尖锐的矛盾,这让三个穿越来的人士多少对对方少了几分敌视。
贾摄,势力雄厚,内有贵妃撑腰,外有数十万大军控制东北,对大明势在必得;燕小六根植与建州部,虽然手下骁勇好战,但人数稀少,加上北面的贾摄虎视眈眈,还真没有逐鹿中原的实力;至于胡炫年纪太轻,从军时间太短,加上家底并不丰厚,跟前面两位比只能说是小有余才。身边几个乱穿到来的人士的辅佐才有了今天的势力。衡量了己方情况,胡炫明智的选择在海的另一侧完成自己的梦想。也让另两方多少消除了误会。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