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说吧 > 历史军事 > 大宋九千岁 > 第三十六章 倒脱靴

第三十六章 倒脱靴(1 / 1)

不就是特么想着挤兑人吗?

看老子的倒脱靴!

赵允让马上叫来了张押司,让他以本县的名义向四周兄弟县,特别是汴梁城内,推广山庄同款的炉子。

而且,特别指定了炉膛的规格,分为大、中、小三种。

建一个炉子,碧落山庄补贴一钱银子,炉子用砖找老周!

一场轰轰烈烈的炉子推广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各府各衙门的老爷们都没有阻拦。

相反,从地方到户部的官员,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因为这几年,汴梁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能源危机。

汴梁城冬日里的取暖做饭,主要是依靠柴草。

而不事生产的各衙门,就靠着底下征收的柴草税度日。

商户则是用钱去买,至于穷人就只能自己去打柴。

可是汴梁城人口众多,周围的柴草数量有限,早就出现了能源危机。

有时候供应链断了,就算是三省六部这样的大衙门口,挨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虽然近几年有石炭出现,可是普通的柴灶基本用不上这个。

就算用炭盆,比木炭确实顶用。

可是已经出现过多次烟毒致死的事件,所以石炭一直推广不开。

最主要的,优质的石炭要比柴草贵上许多!

老百姓烧不起啊!

所以,这样一个明显是浪费的举动,竟然没有任何一方站出来阻止。

户部不会阻止,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

老百姓也不会,白得一个炉子,偶尔手头宽裕了,少烧些煤也是能够承受的。

而且,有人还认为,这其实是赵允让服软的表示。

花自己的钱给比人垒炉子,烟筒虽然用铁不多,据说能用好几年,可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度支司佥事李同儒已经因此受了户部大佬的表彰,估计年终奖应该有他一份了。

银子的威力是无穷的,按照赵允让的授意,建造炉子的队伍很快扩大到了上千人。

遍布汴梁城,网格状分布,地毯式覆盖!

眼看着,汴梁城中炉子建的差不多了,赵允让偷着进城,找上了户部度支司。

凭借着小王爷的身份,很顺利地见到了李同儒。

赵允让的目的很简单,炉子也免费建了,希望从炭场获得大量优质的石炭。

这样的话,前期的投入就能从hi石炭的交易中赚回来。

“李大人,我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炉子,就是为了获得这个市场,有了这些炉子,石炭就会非常紧俏!”

赵允让的话说得很直白。

李同儒当然知道,因为炭场的人一直来回报,这几天石炭的价格三天一小升,五天一大涨。

反倒就是那些堆给赵允让的煤粉没人要!

原因是这东西太难烧了。

直接扔炉子里,腾地就是一团火,不小心的能把胡子燎了。

有些人掺水,比例控制不好,炉火要么被压灭,要么半死不活。

所以炭场的煤粉,一直就那么堆着。

李同儒之所以给赵允让的砖窑送去,一来是想坑坑赵允让,二来也是实在没地方放了。

赵允让拿出了之前和炭场签订的协议:“李大人,这可是炭场主事签订的协议,你看这手印儿——”

李同儒瞥了一眼:“那是前主事,那个人贪赃枉法,已经抓起来问罪去了!”

赵允让::“……”

“那官家也不能不认帐啊,起码这一年的协议,得执行,要言而有信!”

李同儒想了想:“这样吧,你看这个协议肯定是不成了,不如咱们来另立一个!”

赵允让警惕道:“立个什么样的?”

李同儒一笑,靠在太师椅上:“你看,这好的石炭虽然很少,但是煤粉很多,有很多,小王爷你就算是为国分忧,好不好?”

赵允让瞠目结舌:“这怎么可以?我要那玩意儿也没用啊,就算是烧砖,也只能凑合着用!”

废话,好用谁给你啊!

“怎么不可以?为国分忧就不要讲条件了,当初那碧落春,我可是让小王爷你都拉走里的!”

李同儒意味深长,不要忘了,我们是过节的!

“这样吧,本来是一年的协议,改成三年,每年一千两银子,煤粉全是你的!”

赵允让哭丧着脸:“那也不能让我一个人扛啊!”

“那你找谁,度支司就不管了!”

赵允让无奈地拿出几枚印章:“也只能让他们分担一些了!”

就这样,赵允让从户部手中,获得了大量收购煤粉的合同。

合同直接就是和李同儒签订的,还请了汴京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作见证!

李同儒很赞成这样的作法,人也都是他找来的。

要不,吃了大亏的赵允让反悔怎么办?

有这些长者在,就算是赵元俨,想反悔也要掂量掂量。

大量的煤粉从炭场直接运到了老周的砖窑附近,这里的粘土是最好的。

按照标准的比例配备出来的蜂窝煤,很快就堆积如山。

没错,直接在砖窑附近加工出来的,就是成品蜂窝煤。

虽然这东西真要是想搞点水力加工之类的技术,赵允让也能弄出来。

可是赵允让直接就用的人工,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才是他的目标。

数百名工人,日产蜂窝煤几万块。

三种类型的蜂窝煤一出,立刻震动了汴梁城整个燃料市场。

就算是本来很是高端的银霜炭,蜂窝煤一出,也立刻黯然失色。

便宜啊!

价低耐烧,最主要的,配着烟筒的炉子充分解决了烧煤的安全问题。

一块蜂窝煤放在炉子里,能顶小半天。

一壶热水没一刻钟就开了,小户人家做饭也顺便解决了。

而且随便屋角找块空地,就能码上用半个月的,还不用弄得一地柴草,脏乱不堪。

有了炉子,谁还冷天寒地地跑外面去烧大灶?

而且,炉子还能和土炕结合起来,一举两得!

一时间,张押司带领的建筑队伍进一步迅速扩大。

连带着周知县也名声在外,据说今年秩满之后,应该会升一步!

而这蜂窝煤,基本就是煤粉的价格加上一块三到十文不等的手工。

而煤粉,基本就是没人要的东西,但是上好的煤炭很贵。

当然现在不是了,赵允让把蜂窝煤定在了石炭五分之一的价格。

免费砖炉子,低价蜂窝煤,估计这个冬天,汴梁城不会太冷!

至于明年,烟筒的生意肯定会大涨,赵允让准备那个时候再推出铁炉子。

当然,这还要看铁矿的勘探情况,以及冶铁工艺的进步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到时候,谁还会再靠着炭火盆取暖呢?

感觉不到暖意的,恐怕只有度支司佥事李同儒了。

因为李同儒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晚了,蜂窝煤已经彻底占领了市场。

就连一些王公贵族家中,也开始烧蜂窝煤了。

于是炭场的煤粉被人惦记上了。

然而,所有煤粉,已经都被人订购包销了。

而且,是三年的协议。

代表炭场签订协议的,就是他李同儒!

李同儒一看,果然,这协议上边,居然还有度支司地大印。

这点屁事,居然度支司也要用印?

结果,是赵允让特意要求的。

其实,当初赵允让说的真的只是一年,压根没想着用这个赚钱。

可是李同儒觉得不解恨,一定逼着赵允让订了三年的协议。

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有心再次撕毁协议,一看签订协议的双方,这边的是户部度支司,那边却是好几家。

虽然除了赵允让之外,李同儒一个名字也不认识。

可是并不妨碍他知道那几个名字代表的是驸马府,晋宁侯府甚至还有开封府的御前护卫燕昭。

最主要的,一个名叫宋益的私章也盖在最后头。

李同儒拿着这协议去见过户部大佬,想问问能不能撕毁协议。

不料大佬一开始看着这几个名字,还沉吟了一会儿,大致有点动摇的意思。

可是看到最后宋益的私章,直接就把一碗上好的云雾茶扣在李同儒脸上了。

虽然最终大佬也没有解释原因,可是李同儒知道,这协议不仅没得撕毁,还必须严格执行!

转眼被打脸的户部大佬,直接给李同儒降了品级。

眼看冬至来到,赵允让让赵富贵去王府里弄点东西来。

虽说碧落山庄经营得不错,可是赵允让总是想着自己属于创业阶段,要讲究勤俭节约。

身为小王爷,不想着从王府里搜刮点还成。

不光赵富贵,连小六子也派去了。

因为他看出来了,收服小六子这件事,其实小六子做不得主。

估计还是要赵元俨发句话才成。

结果没到半天,赵富贵回转,带来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好消息是,小六子赵元俨放人很痛快,从今天起了,小六子就是赵允让的人了。

坏消息是,什么东西也没有!

赵元俨说的也很清楚,人给你了,东西没门。

这就不是没有,这是有也不给啊!

还有,今冬王府用的蜂窝煤,就不用老周去送了,王府直接派人去拉。

至于银子,就不要想了。

我去,这是什么逻辑啊!

赵富贵吞吞吐吐,赵允让怒道:“说!”

倒要听听,赵元俨用个什么理由!

“老王爷说,你要是实在想问,就告诉你四个字,不过我不能说,所以王爷已经写下来了。”

赵允让一把抓过,打开一看,真不愧是书画双绝的赵元俨。

四个大字,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我是你爹!

最新小说: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三国美色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催昭嫁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霓裳铁衣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我的女友是诡异 公主万福